顯示具有 game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game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09年3月15日 星期日

bnext: 企業化代客練功 打幣 月營收破兩百萬元

數位時代雜誌 2009/03/01
原始報導連結

台灣的遊戲產業近年來日益火紅,幾乎每天都有各種新遊戲上市,玩家的年齡層也越來越廣。除了遊戲公司荷包滿滿之外,現在也出現不少依附遊戲產業而異軍突起的服務,「金幣交易」和「代練角色」更是當中最受矚目的一塊。

撰文 = 張恩溥

根據估計,目前台灣線上遊戲市場約有一百萬到一百五十萬名的遊戲玩家。由於有越來越多的玩家耽溺於線上遊戲中,扮演所向無敵的虛擬角色,除了讓這塊市場的產值日益擴張,各主要遊戲廠商的獲利也屢創新高。

另一方面,目前景氣不佳,許多人失業賦閒在家,也開始投入花費相對較少的線上遊戲,對自己在遊戲中的能力、等級,以及是否擁有夠多的虛擬金幣,越來越重視。

就像買股票可透過交易員下單,現在線上遊戲也有所謂的「金幣交易員」,主要的工作就是仲介賣金幣,只要坐在電腦前,透過網路下單買賣,加上幫忙「代客練功」的佣金,就能晉升百萬年薪行列。

戴著眼鏡、談吐斯文的楊騏旭就是這樣一個靠著提供線上遊戲虛擬交易、代練服務而闖出一片天的「金幣交易員」,而他所提供的服務,正是目前龐大玩家們最需要的「虛擬貨幣交易」以及「角色代練」。

「我想可能是因為自己充分掌握了玩家的心態,因而有了這個創業的靈感,」楊騏旭回想當時之所以投入這個特別的產業,其實也是無心插柳而意外發現了一片新大陸。

虛寶交易,另類吸金奇蹟

楊騏旭表示,自己原本是電視台的體育攝影記者,工作之餘也是遊戲玩家。二○○三年時剛好沈迷於一款名為《奇蹟》的遊戲,因為得到了一套在遊戲中相當頂級的裝備,便在拍賣上競標,因此賺進兩萬多元,之後幾次交易也讓他發了一筆意外之財。

「當時就覺得這是一個值得發展的領域,說不定能賺點外快,」楊騏旭指出,當初也沒有想到要用這樣的方式維生,只是想增加一點業外收入,於是就跟朋友合作成立了一個小小的工作室,也規劃了一個簡單的網站,開始自己金幣交易員的生涯。

「經濟不景氣,許多玩家都是上班族,平常心情苦悶,更渴望在遊戲中得到成就感,」楊騏旭分析,類似的服務之所以能夠異軍突起,和玩家們熱衷於在遊戲中追求滿足與成就感有很大的關係,誰都不願意自己在遊戲中的角色「遜掉」。加上學生平常也喜歡互相比較,但玩家在遊戲中,與其一分一秒地賺取虛擬貨幣,或是累積經驗值來升級,還不如直接花錢購買來得方便,「所以每次在發薪水或獎金的時候,就是代練、買幣的高峰,因為玩家在有點錢的時候,就會想要買幣或是指定代練等級,」楊騏旭強調。就是在這樣的環境與背景下,讓他逐步擴張事業,甚至達到年收入百萬的地步。

前進對岸,成立打幣加工廠

「兩年後,這一塊的收入已經超過我原本的薪水了,」楊騏旭表示。二○○五年他由交易金幣、虛寶所獲得的收入,已經超越了擔任記者的薪水,因此他毅然決定辭去工作,進而成立「四季遊戲服務網」。為了成本上的考量,他也將版圖擴張到對岸,除了在中國成立客服中心,由七位員工輪班外,更在當地聘請兩名工程師進行網頁維護。

服務方式更以「台灣接單,中國打幣」的模式,與分散在中國的哈爾濱、安徽、福州等三十多個地區工作室合作,由客服人員接到台灣玩家下訂指定要多少金幣或是代練等級之後,聯絡許多由數名中國玩家所聚集而成的工作室,將訂單轉給他們。而這些「職業打幣員」便開始不眠不休地幫玩家打金幣、練等級,儼然是小型加工廠的模式。

「因為中國人工便宜,所以我很早就開始跟中國的工作室合作,」楊騏旭指出。除此之外,一切的溝通與聯絡都透過網路進行,也省下了不少成本,「這些工作室我都合作好幾年了,但幾乎都沒見過面,」他笑著說。至於這樣的營運模式多少會引發一些爭議,但對遊戲公司來說卻也是另類的監控方式。戲谷公司產品經理邱威傑便表示,透過觀察類似的交易網站,如果發現有異常的大量交易出現,可能就是遊戲本身的資料庫遭到入侵,正好能夠馬上進行修補,不失為一個監控遊戲的好方法。

採訪過程中,電話不斷且不停注意 MSN、QQ 等即時通訊軟體的楊騏旭打趣地說:「我們的網址是 24365.com,其實就表示我們是二十四小時全年無休的服務,」他表示雖然辛苦,但在玩家間建立起的口碑及不錯的收入,讓他覺得一切都值得,也會繼續提升各方面的服務。

楊騏旭 Profile

出生:1969年
經歷:TVBS、緯來電視資深攝影記者
學歷:聯合技術學院機械工程科
收入:平均每月營業額200萬元,毛利約一成
主要獲利來源:《魔獸世界》與《天堂 2》約占 8 成業績

2009年3月12日 星期四

News: 代打 16 小時 賺 30 元人民幣

中時電子報 2009/03/11 記者彭媁琳 綜合報導
原始新聞連結

儘管網路遊戲代客練功的風氣越來越盛行,但是這些自稱「靠興趣吃飯」練功員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快樂,因為不但每天薪水才 30 元人民幣(下同),而且天天盯著螢幕超過16小時,簡直是拿命去玩。

目前的網路遊戲代客練功的人員可以分成兩類,一種是高階的玩家,類似 soho 族,靠著賣出高價寶物或帳號來賺錢,另一種,則只是專門幫人練功,薪水低,但是從業者眾多。

「北京娛樂信報」引述玩家的談話指出:「本來以為可以靠玩遊戲賺鈔票,可是現在才明白,職業玩家只是一群拿自己健康和生命,去換取不等值金錢的年輕人。」

中國大陸各地的網咖或代練公司,都有雇用一群年輕玩家來練功,雖然包吃包住,但是代客練功員每天的薪水也才 30 元左右而已,1個月頂多能賺到 1000 元,而且雇主只提供麵包、泡麵、餅乾等廉價食物,生活品質非常不佳。

相關業者指出,代客練功員每天幾乎都要玩 16 小時以上,由於時常傳出打電動致死的案件,因此甚至有些代練公司還要求加班超過 12 小時的練功員,簽署「生死狀」,撇清相關責任。

代客練功員表示,每天長時間盯著電腦螢幕,多多少少都會有些職業病,像是夜盲症、頸椎疼痛、胃痛、失眠、痔瘡等等,都很常見。

雖然這些練功員都表示,知道這個工作對身體健康有影響,也不能做一輩子,但是年輕就是最大的本錢,總想要趁年輕的時候揮霍一下,過一陣子再考慮人生方向。只是,健康與光陰這種不可計價的東西,還是趁年輕好好保護比較好。
 

2009年3月11日 星期三

News: 靠代客練功吃穿

中時電子報 2009/03/11 記者彭媁琳 綜合報導
原始新聞連結

針對中國大陸各地不斷湧現的網路遊戲代打練功公司,日前有一名全國人大代表、華中師範大學教授周洪宇在北京兩會中提案,應該取締這類型的公司,以維護青少年的身心健康。

這項提案可能會被潮流擊退,因為根據英國曼徹斯特大學 理察.赫克斯(Richard Heeks)的調查,全球開發中國家約有 50 萬人藉由出售虛擬遊戲的物品來賺錢,市場規模約 5 億美元。

而其中,有 80% 集中在中國大陸,受僱代打的人口達到 40 萬人,每個月收入約在 145 美元左右。赫克斯認為,中國大陸網路遊戲代打的從業人口,相當於印度外包行業 2004 年的就業人口,規模不可小覷。

「有錢的人沒空玩,有空的人想玩卻沒錢」,這句話清楚道盡網路遊戲市場「代客練功」新興職業萌生的原因。

愈來愈興盛的代客練功業內,近期還出現從網路轉向實體,成立專門公司來運作遊戲代打業務,像是武漢地區去年年底就批准了 1 家遊戲代打公司正式掛牌運作。

儘管網路遊戲代打業的發展非常快速,一位學界的全國人大代表周洪宇卻認為,此風不可長,因此近日在北京全國人大會議中,提出了「網遊代練摧殘青少年應當取締」的議案。

周洪宇說,現在只要有網咖的城市,幾乎都有代練公司存在,甚至有的地方政府還把代客練功當成新型文化產業來發展。可是,大部分的代練人員都是大學生、輟學生,如此長時間打電動,對青少年身心健康都有不當的影響。

周洪宇和連署代表認為,儘管網路代練公司可以增加一部分的就業人口,但為了青少年健康著想,應該停止這類公司發放營業執照。

除了周洪宇的看法,網路遊戲廠商其實也不樂見代打公司太過熱門,因為這會讓遊戲人口集中在少數高手,破壞了整個遊戲的生態,甚至出現竊盜帳號、盜用寶物的問題,直接影響了系統的安全。

但就像有人大代表提出要上調股市印花稅一樣,馬上被一陣輿論轟炸。一位化名為「林好」的網友就表示,網路代打公司是跟著網路遊戲而發展起來的產業,不應該單獨被取締,且這也反應了市場上確實存在著這個需求,如果要取締,應該連網路遊戲都一起禁止才對。